开拓者队对杨瀚森的培养计划近日揭晓重要细节——这位中国新星被特意安排至发展联盟进行专项训练。这一安排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球队早在选秀前就已制定的长期培养方案。据联盟消息人士透露,开拓者从未计划让杨瀚森在发展联盟参加正式比赛,认为低级别赛事对其成长助益有限。

这一安排引发球迷热议:为何不留在NBA主队训练?答案在于NBA特有的训练体系划分。在职业篮球语境中,“训练”分为多个层级:个人技术练习(shootaround)、身体机能训练(exercise)以及团队战术合练(practice)。杨瀚森需要的是最后一种——在教练组指导下进行的系统性战术训练。
NBA赛程的密集程度令团队合练机会寥寥可数。以勒布朗·詹姆斯公布的比赛日行程为例,从清晨的冷水浴激活到深夜的康复理疗,球员全天都需为比赛储备体能。加之82场常规赛、近40个客场飞行日以及联盟规定的强制休息日,真正可用于全队合练的时间屈指可数。湖人主帅雷迪克曾透露,上赛季三月因赛程调整,球队整整一个月未能组织一次战术合练。
开拓者此举实为突破常规赛程限制的睿智之选。通过将杨瀚森下放至隶属的发展联盟混音队,既能保证其获得专属教练团队的针对性指导,又可避免低水平比赛对技术养成的干扰。球队训练师表示,杨瀚森的体脂率始终保持在试训时的理想区间,肌肉线条虽不突出但符合篮球对抗需求,增重进程完全在教练组预期范围内。
这种精心设计的培养路径,既体现了开拓者对国际球员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,也彰显了其着眼长远的建队思路。在NBA有限的合练窗口期内,通过发展联盟的“训练特区”为新星开辟快速成长通道,或将成为未来球队培养国际球员的新范式。